close
一部電影可以讓人想到哪些關於自己的事情?

週三參加了電影讀書會,印象中「我的父親母親」在之前老師帶的讀書會看過了,一直到娣兒為先生準備食物的畫面出來,我才想起真的有看過這部片。

這次,我仍然為娣兒癡癡等待、奔走而生病的過程感到生氣;仍看到女人為了愛的堅持和韌性,不過這次我卻為了兒子從窗子看著母親織布的背影而動容。

這陣子剛好遇到身邊的人和家人的身體出現狀況,過去我常常用軟硬兼施的方式,從苦口婆心到生氣,在他們希望可以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還有自己的期待中拉扯。片中的母親在先生過世之後在身體不是很好的狀況下,仍堅持父親一定要從醫院用人力扛回來,同時要為父親親手織一塊布。兒子說:「我去買一塊兒布回來就好,你都沒有休息這樣不行!」「要不要用車拉就好?這樣方便些兒」母親仍非常堅持,兒子最後知道回家的路和布對於父親母親的意義,最後照著母親的意思做了。

我的爸爸也用他堅持的方式去面對他的生活,也用他認為的價值觀去和我們相處,過去我常常認為只要不談到錢我們就可以用平和的方式相處,也曾這樣不諒解為甚麼他不可以像別人的父親這樣願意在孩子身上付出,雖然,我知道他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在我回家的時候帶我去吃好吃的,但是了解和接受常常不是容易交疊的。

他的身體在年紀越來越大之後,開始會吃保養品、運動,煙癮在之前有一段時間曾經快要戒除,又在爺爺過世那陣子開始抽起來。我常覺得為甚麼人不願意為了自己或為了家人可以決心戒除這些東西,所以每次寫給他的生日卡、父親節卡片最後的結尾都是希望他可以少抽煙,好好照顧身體,也從激動、生氣、擔心、輕鬆到冷漠,所以除非看到他咳得厲害,否則文字一直是我關心他的方式。

這幾年或許是因為談過戀愛的關係,我覺得自己比較會將關心透過文字以外的方式表達出來,嘗試去用自己的同理心去想猜想無法戒菸的可能因素有哪些,但是直到我聽到「你沒有接受這件事」,我才去認真想,我是不是真的沒有接受?

老師在讀書會的最後說「和家人相處一切都需要包容,因為『愛』所以要去包容他們。」我發現自己雖然知道爸爸的價值、習慣這些事實,但是終究我內心仍存有好多希望、希望、希望,因為不想要衝突、因為想要和平,所以用冷漠來塑造表面的穩定,壓抑著自己真正的期待,然後在關鍵點上面用強烈的話表達真正的想法,最後兩敗俱傷。

今天在王傳給我成果會拍到爸爸的照片,我在螢幕中的照片停留好久,他跟上次回家看到的頭髮一樣沒有長長,穿著沒有看過的長袖T桖,皮膚一樣亮亮的,笑容跟我熟悉的樣子一樣。明明是還在身邊的家人,為甚麼我在看到照片的時後還會有種好久不見的感覺,原先想說爸爸一定不會特別開車到旗山,所以想說讓他收到邀請卡也無彷,但是最後他的出席讓我非常外。

原來,這是他用另外一種了解他女兒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ley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